從裕隆集團旗下的裕隆城100億元聯貸,到日月光併矽品的900億元聯貸,全是用1.7%的鐵板價訂價,外界以為銀行業者「很委屈」,但是實際上在銀行業者看來,這已是夠好的利率行情,因為這些有一定規模、財力的企業集團,實際上的放款利率絕大多數都在1.2%上下的行情,有些甚至趨近1%。

博客來網路書店博客來

主管機關在多年前就開始以1.7%作為規範聯貸殺價競爭的底限,但如今看來,大型企業集團靠著「聯貸轉自貸」來破除這個緊箍咒已蔚為風尚,使得這個規定在放款市場所能發揮的約束力,幾乎快名存實亡。

銀行業者則認為,主管機關要祭出對策來約束業者,和過去相較空間也更為受限,最主要是比起向銀行融資,企業主從債市籌資的比重近幾年來已有增加之勢,特別是對於聯貸的排擠作用更大。

對於舉債、聯貸兩者的替代性,企業主評估,倘若直接從債市籌資來以短支長,最後拿到的資金一樣,但一方面可以省下原本要交給銀行的手續費等開銷,另一方面聯貸利率頂多殺到1.7%再無法下殺,但對有一定財力規模的優質企業集團而言,舉債的利率頂多只有1.1%或1.2%,倘若天期更短,甚至連1%都不到,綜合比較之下,自然就知道該如何取捨。

隨著聯準會數度升息,台灣不久後應該也會步上升息之路,傳統的市場理論主張升息會牽動債市利率走揚,是否因此影響企業主對舉債的依賴有待觀察,會否因此而減少對於銀行融資的排擠,不得而知。但不論如何,放款市場利率每況愈下,低到快賠本,這對所有銀行及主管機關,都是必須正視的警訊。

銀行如何找回自己的籌碼,主管機關如何重新對症下藥,將是當務之急。

(工商時報)


CF14A59815AF9A40
arrow
arrow

    ramosericg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